- 越王勾践宝剑类型
- 王者荣耀梦泪有对象吗
- 春秋末,战国初。有哪些历史名人
- 王 是怎么读
- 翻译古文勾践宴群臣,而言吴王夫差之亡也以
- 勾践给吳王夫差当侍从出自哪部史书
- 越王勾践剑是哪个博物馆的镇馆之宝
- 越王勾践剑上的铭文写了什么
越王勾践宝剑类型
剑,古代兵器。属于“短兵”,可手持或佩带。山“身”和“茎”两部分构成。剑身中线突起称“脊”,脊两侧成坡状称“从”,“从”外的刃称“锷”。剑茎即剑把,有圆形、扁形两种。茎端称“首”,茎和身之间有的有护手的“格”。已见最早之剑是山西保德林遮峪出土的商代铃首剑。
传说中,轩辕剑是一把黄金色的圣道千年古剑,是由众神采首山之铜所铸,剑身一面刻日月星辰,一面刻山川草木。剑柄一面书农耕畜养之术,一面书四海一统之策。天界诸神将此剑赐予轩辕黄帝击败蚩尤之旷世神剑,后传与夏禹。其内蕴藏无穷之力,为斩妖除魔的神剑,为中华民族的象征。
剑已有几千年的历史了,剑因其携之轻便、佩之神采、用之迅捷,故成为历朝历代王公帝侯,文士侠客,商贾庶民所追捧的对象。不过究竟是谁发明了剑,还是一个未解之谜。
有人根据《管子·地数篇》中“昔葛天卢之山,发而出金,蚩尤受而制之,以为剑铠,此剑之始也”的描述,判断剑出现于轩辕黄帝时代。也有人说剑出现于殷末周初,《逸周书·克殷》记载,牧野之战取得胜利后,武王用“轻吕”击刺纣王的尸体,此“轻吕”古书释为“剑名”,据考“轻吕”实际上是突厥语,而周人出身戎狄,比商人更容易掌握这种兵器,是以有人推断,剑是从西亚通过游牧民族传入。
无论剑是由谁发明的,剑历史悠久,被后人称之“百兵之祖”,当之无愧。到了东周,大多以铜铸剑,剑质颇佳,冶炼技术也逐渐进步。春秋战国时期,各诸侯国规范了铸剑的法则,使剑成为最主要的短兵器,并成为社会各阶层必有之佩备。
公元前494年,吴国和越国的进行了一场生死搏杀,越军大败。在献上了绝世美女西施后,越国的国王勾践成了吴王夫差的马夫。卧薪尝胆、忍辱负重二十年后,勾践回到越国,他任用贤臣,发展生产,东山再起。用了9年时间灭掉了吴国,并成为春秋时期最后一名霸王。“鸠浅”就是这位卧薪尝胆的越王勾践的名字。而这把剑就是这位春秋霸主的王者之剑。
1965年12月,考古工作者在湖北江陵一座楚国的墓葬中,出土了600多件器物,其中就有这柄铜剑。在场考古工作者回忆,一名开采队员拿剑时一不留神就将手指割破,血流不止。有人再试其锋芒,稍一用力,便将16层白纸划破。此剑长55.7厘米,宽4.6厘米,柄长8.4厘米,重875克,近剑格处有两行鸟篆铭文:“越王鸠浅(勾践)自乍(作)用剑”。专家通过对剑身八个鸟篆铭文的解读,证明此剑就是传说中的越王勾践剑,现藏于湖北省博物馆。
越王勾践剑,属青铜剑,制作精美,剑首外翻卷成圆箍形,内铸有间隔只有0.2毫米的11道同心圆,剑身上布满了规则的黑色菱形暗格花纹,剑格正面镶有蓝色玻璃,背面镶有绿松石。剑身修长,有中脊,两从刃锋利,前锋曲弧内凹。茎上两道凸箍,圆首饰同心圆纹。“越王剑”是越王勾践请铸剑名师经历数年精心铸造出来的。
王者荣耀梦泪有对象吗
“公”是一国诸侯,周礼是十分讲究君臣名分的,一般诸侯在国内被尊称为“公”。
“王”是各方诸侯欲皇室的统治而对自己的称呼。
东周时期王纲解纽、礼崩乐坏,春秋之时,楚国率先称王,与周室抗衡;到战国中期,十数年间,群雄竞相称王,天下形势也为之一变。
周制,诸侯名义上需服从王室的政令,向王室朝贡、述职、服役,以及出兵勤王等。
“齐桓公、晋文公”等听命于皇室,而“楚庄王、燕王”都是春秋五霸(春秋五国)。
战国中期,合纵和连横两方势力展开激烈斗争,公元前323年,主张连横的秦相张仪与魏、齐、楚三国的执政大臣在齧桑(今江苏沛县西南)会盟。主张合纵的魏国重臣公孙衍也组织了魏、韩、赵、燕、中山“五国相王”。之前魏、韩已经称王,故此年正式称王者是赵、燕、中山三国。
除了“公”和“王”外,还有侯、伯、子、男的称呼。
扩展资料
:
春秋五霸的说法:
提到春秋五霸,有两种不同的说法。在汉代历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《史记》中,记载的五位霸主分别为:齐桓公、晋文公、秦穆公、楚庄王、宋襄公;而在荀子所著的《荀子·王霸》中记述为:齐桓公、晋文公、楚庄王、吴王阖闾、越王勾践这五位霸主。我们一般意义上以《史记》记载为主。
1、齐桓公
齐桓公(前716-前643年10月7日),春秋五霸之首,公元前685-前643年在位,春秋时代齐国第十五位国君,吕氏,姓姜名小白。是姜太公吕尚的第十二代孙,是齐僖公禄甫最小的三儿子,其母为卫国人。
在齐僖公长子齐襄公和其侄子公孙无知相继死于内乱后,吕小白与公子吕纠争位成功,即国君位为齐桓公。齐国在今山东北部,盛产鱼盐,经济富裕。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,促进国家的统一,“九合诸侯,一匡天下”,最先成为霸主。
2、晋文公
晋文公,出于曲沃贵族家庭,晋武公长孙,少年好学,善交贤能,颇得士人之心,却因其母出于翟而为庶子。后献公废嫡立爱,太子,客观上为重耳除去了继位的最大障碍。
献公亡,惠公立,重耳饱受,他国近二十载。终于前636年回国即位,启用大量贤能,推行新政,积极改革,晋国力迅速强大。后为周王室平乱,获得了天下的广泛赞誉。
3、楚庄王
楚庄王(?—前591年),又称荆庄王。楚穆王之子,春秋时期楚国最有成就的君主,春秋五霸之一。
庄王之前,楚国一直被排除在中原文化之外,庄王自称霸中原,不仅使楚国强大,威名远扬,也为华夏的统一,民族精神的形成发挥了一定的作用。楚庄王自前613年至前591年,共在位23年,后世对其多给予较高评价,对后世有深远的影响。
4、秦穆公
秦穆公(?-前621),一作秦缪公,春秋时代秦国国君。在位三十九年(前659年-前621年)。谥号穆。在部分史料中被认定为春秋五霸之一。秦穆公非常重视人才,其任内获得了百里奚、蹇叔、丕豹、公孙支等贤臣的辅佐,曾协助晋文公回到晋国夺取君位。
5、宋襄公
宋襄公,(?-前637年),春秋五霸之一。春秋时宋国第二十任国君,在位于前650年至前637年。宋襄公是宋桓公的嫡子,第二个儿子,宋成公的父亲。
齐桓公死后,齐国发生内乱,宋襄公率领卫国、曹国和邾国等四国人马打到齐国,齐人里应外合,拥立齐孝公,宋襄公因此声名鹊起。
参考资料来源:
百度百科-诸侯
春秋末,战国初。有哪些历史名人
颍考叔像
春秋开始后给人印象最深刻的人不是各国国君,而是一个叫颍考叔的人。《左传》对他作出了高度评价,称他“纯孝”,说:“ 颖考叔,纯孝也,爱其母,施及庄公。《诗》曰‘孝子不匮,永锡尔类。’其是之谓乎!”意思是说:老颍不仅孝顺自己的母亲,而且把这种孝心推广到郑庄公身上。《诗经》赞扬的孝子不断地推行孝道,永远能感化你的同类,就是对颍考叔这类人说的。看来左丘明老先生也被颍考叔的演技征服了。
先说颍考叔的暖男形象。公元前722年,郑庄公挫败了老妈和弟弟联手治他于死地的叛乱,怒气未消的他把老妈安置在城颍,并且发誓说:“不到黄泉,不再见面!”可是过了不久他就后悔了,老妈恨自己是因为自己出生时导致了老妈难产呀,再说弟弟也跑了,人这一生到底为了啥呀?可是,自己是一国之君啊,话已出口,覆水难收。于是郑庄公纠结苦恼无计可施。
颍考叔见郑庄公
在这最,暖男颍考叔准确地捕捉到脱颖而出的机会来了。当然影帝一级颍考叔不会鲁莽行事,他很懂得曲径通幽,作为颍谷管理疆界的小吏,他以汇报业务为由顺便带了点贡品献给郑庄公。庄公听说老妈软禁地的官员来了,很想了解老妈的情况;再说人家还带了贡品,怎么着也得管顿饭呀,于是就安排赐饭。
现在颍考叔表演正式开始:他把桌上的肉留着不吃。这个悬念留的好呀,郑庄公的好奇心上来了,问这是为什么呢?颍考叔窃喜,郑庄公完全进入了自己设计的套路,于是说:“小人有个老娘,我吃的东西她都尝过,只是从未尝过君王的肉羹,请让我带回去送给她吃。”我的天,这真是一发弹啊,立刻引发了庄公的共鸣,庄公说:“你有个老娘可以孝敬,唉,唯独我就没有!”颍考叔明知故问:“请问您这是什么意思?”庄公把原因告诉了他,还告诉他自己肠子都悔青了。
破败的颍考叔墓地
暖男开始发力了,我不仅关心你,还能给你提供解决困扰的方案哟。颍考叔把大腿一拍:“您有什么担心的!您不就是说了一句不到黄泉不再相见吗。我告诉你啥叫“黄泉”吧!只要挖一条地道,挖出了泉水,从地道中相见,谁还说您违背了誓言呢?”
庄公又惊又喜,心里话:我靠,这么无耻的主意我怎么就想不出呢,就依你。结果当然是母子相见于隧道之中,其乐融融,和好如初,皆大欢喜。而暖男颍考叔也毫无悬念地由地方调到京城喽!谁说暖男不是好演员?
如果你以为颍考叔会扮演暖男小鲜肉那就错了,其实他还是真正的,只是表演得有些过火,结果遭到嫉妒被暗算掉了,好像李小龙的公子李国豪的离开充满了悲凉和无奈,令人唏嘘!
事情发生在公元前712年夏天,郑庄公要攻打不听话的小国许国,在祖庙里祭祖后开始颁发武器装备。春秋时的尖端武器是战车,数量有限,先到先得哟。颍考叔和公孙子都同时看中了一辆优质战车,发生了争执。颍考叔的基因被激发了出来,竟然挟起近百斤的车辕撒腿就跑。子都心里话:你当着国君的面做如此浮夸的表演,心里还有没有我们这些路人甲了?他哪里肯放呀,一边骂着无赖流氓无耻,一边抄起一柄大戟就追上去。颍考叔以刘翔般的速度跑上了宽广的大路,子都的腿部肌肉都拉伤了也没追上,恨得牙根发痒。
秋季攻许战争打响了,齐鲁郑三国联军合围了许城,颍考叔果然动作抢眼,拿着郑庄公的标志旗帜“蝥弧”争先登上城墙,只要把这面胜利的旗帜插到城头,就能独自夺得头功了。胜利在向颍考叔招手了,公孙子都在城下再也忍受不了颍考叔领衔主演了,就偷偷从箭袋抽出一支箭。“嗖”的一声,这只箭满含着嫉妒与仇恨的力量正中颍考叔后心。颍考叔大叫一声从城头跌落下来,登时死于非命,到死也不知道暗算他的人是谁!另一员战将瑕叔盈重新举着“蝥弧”冲上城,向四周挥动旗帜,大喊说:“国君登城了!”于是郑国的全部登上了城墙,郑国终于占领了许国。
颍考叔中箭坠城
郑庄公心如刀绞,想到颍考叔带给自己的温暖,想到颍考叔肯于为自己冲锋陷阵……可是他也不知道是谁暗算了自己的爱将,只能画个圈圈一下了。于是他下了一个无奈又可笑的命令:让一百名士兵拿出一头公猪,二十五人拿出一条狗和一只鸡,来射死颍考叔的凶手。可是地球人都知道:这个可爱的暖男颍考叔认真地演完了他人生中的最一幕戏,永远地离开了!
这样的一个人你喜欢他吗?我觉得颍考叔还有点意思:聪明,温暖,勇猛,浮夸,但是个性鲜明!颍考叔完美地设计了自己的人生轨迹,以暖男身份成功地进入政界出谋划策,又以身份冲锋陷阵建功立业,可惜他猜中了开头却没有猜中结局。
王 是怎么读
拼音:wáng wàng 王wáng
基本字义
1. 古代一国君主的称号,现代有些国家仍用这种称号:王国,王法,公子王孙,王朝(cháo ).
2. 古代皇帝以下的最高爵位:王公,王侯.
3. 一族或一类中的首领:山大王,蜂王,王牌(桥牌中最大的牌;喻最有力的人物或手段).
4. 大:王父(祖父),王母(祖母).
5. 姓:王姓.[1]
详细解释
〈名词〉
1. 象形字.王字的甲骨文为斧钺之形,斧钺为礼器,象征王者之权威.本义:天子,君主.
2. 殷周时代对帝王的称呼.
溥天之下,莫非王土.——《诗·小雅·北土》
厉王虐,国人谤王.——《国语·周语上》
王,天下所归往也.董仲舒曰:“古之造文者,三画而连其中谓之王.三者,天、地、人也;而参通之者,王也.”——东汉·许慎《说文》
王,天子也.——东汉·刘熙《释名》
王,有天下曰王.帝与王一也.周衰,列国皆僭号自王. 秦有天下,遂自尊为皇帝. 汉有天下,因秦制称帝,封同姓为王,名始乱矣.——《六书故》
故百王之法不同.——《荀子·王霸》
制其守宰,不制其侯王.——北宋·柳宗元《封建论》
以王命聚之.——唐· 柳宗元《捕蛇者说》
3. 又如:王公(天子与诸侯;泛指达官贵人);王土(天子的土地);王士(天子的士民);王宇(天子的宫殿);王志(天子的意向);王车(王之车乘).
4. 春秋时,楚、吴、越等诸侯国国君也开始称“王”,战国时各诸侯国国君普遍称“王”.
越王勾践栖于会稽之上.——《国语·越语上》
请勾践于王.
王好战,请以战喻.——《孟子·梁惠王上》
5. 又如:王人(国君);王女(古时封王者之女);王吏(天子或国君的官吏);王使(天子或王侯的使者);王政(国君的政令);王妃(侯王、太子之配偶;帝王之妾,位次于皇后).
6. 从秦始,天子改称“皇帝”,“王”便成了对贵族或功臣的最高封爵,即诸侯王.
赐号称王.——《汉书·李广苏建传》
王侯以下.——《后汉书·张衡传》
7. 又如:西汉初,刘濞被封为吴王;韩信先被封为齐王,后改为楚王.
8. 朝廷.如:王庭,王廷(朝廷);王役,王徭(朝廷的徭役);王务(朝廷的公事);王机(朝廷的政事);王体(朝廷的大政方针).
9. 王朝.如:王轨(王朝的秩序、制度);王制(王朝的制度);王灵(王朝的威德).
10. 首领;同类中最突出者.
王久不至.——唐· 李朝威《柳毅传》
11. 又如:擒贼先擒王;乐器之王;拜他为王.
12. 古代对祖父母的尊称.
父之考为王父,父之妣为王母,王父之考为曾祖王父,王父之妣为曾祖王母,曾祖王父之考,为高祖王父…….——《尔雅》
13. 统治者;主宰者.如:王化(以仁义治天下的教化);王官(宗藩王府的小职官).
14. 冠军.如:拳王.[1]
(二)王wàng
基本字义
古代指统治者谓以仁义取得天下:王天下.王此大邦.[1]
详细解释
〈动词〉
1. 统治、领有一国或一地
王此大邦,克顺克比.——《诗?大雅》
欲王关中.——《史记?项羽本纪》
秦地可尽王.
沛公为汉王,王巴、蜀.——《史记?留侯世家》
2. 作皇帝,称王
然而不王者,未之有也.——《孟子?梁惠王上》
行仁政而王,莫之能御也.——《孟子?公孙丑上》
周不法商,夏不法虞,三代异势,而皆可以王.——《商君书》
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,夜篝火,狐鸣呼曰“大楚兴,陈胜王”.——《史记?陈涉世家》
3. 胜过
常季曰:“彼兀者也,而王先生,其与庸亦远矣.”——《庄子》[
翻译古文勾践宴群臣,而言吴王夫差之亡也以
越王勾践大宴群臣.宴会之上,他向群臣说,吴王夫差之所以国灭身亡,主要原因是他杀死了识见卓越的伍子胥.大臣们听后,没有一个人发表意见,沉默了一会儿,大夫子余起身说道:我曾经到过东海,正赶上东海之神在岛屿之间出游,随从的鱼鳖等水族,都按一定的次序前来拜见.有一种名叫夔的单尽水兽,也采朝见海神,一只老鳖却伸长脖子对着夔发笑.夔问它为什么发笑,鳖说:“我笑你走起路来一跳一跳的,而且担心你会跌倒.”夔说:“我一跳一跳地走,难道不如你一瘸一拐地爬吗?再说,我是用一条腿,你是用四条腿;四条腿走路还这样不稳当,还要来讥笑我吗? 对你来说,如果一直踮起脚尖走,就会累坏你的腿骨;如果拖着走,又会磨坏你的肚皮;如果像现在这样在地上慢腾腾地爬,一天才能走多少路?如今你自己尚且不知忧愁,反而为我忧愁起来!”现在大王逼死了大夫文种,又迫使范蠡出走,天下的贤士都转过头去不敢向南看,越国已经没有治国的贤才了.我担心诸侯们讥笑大王的时日就在不久的将来了.越王勾践听了,沉默不语.
勾践给吳王夫差当侍从出自哪部史书
出自于《史记·越王勾践世家》。 原句: 越王勾践反国,乃苦身焦思,置胆于坐,坐卧即仰胆,饮食亦尝胆也。 卧薪尝胆的故事: 春秋末年,吴国和越国因战争结下仇怨。吴王夫差为父报仇, 在伍子胥的辅佐下日夜勤兵。得意之时的勾践铸成"王者之剑",欲灭吴国而后快。不想,夫差已攻进"剑庐",伍子胥领兵已渡过大江。勾践大败。 为保留一线复国的机会,勾践接受了范蠡的意见,降吴为奴。勾践从此为吴王养马、拉车,为了复国的大志受尽屈辱。苟且偷生中,默默等待着。勾践的谨慎行事,使得吴王渐渐地放松了警惕。勾践和范蠡在暗中逐渐得到了转机,并被夫差准予回越国。 回国后勾践仍然谨慎从事,一点一滴地积蓄力量,休养生息 。伍子胥一再阻拦意欲北进做霸主的吴王,最终却被夫差赐死。吴国实力顿时削弱。勾践终于得到了机会,举兵复国。 这就是春秋时期最后一位霸主勾践的传奇,因其"卧薪尝胆"的典故,勾践如今已经成为中华民族不惧怕失败与屈辱,敢于拼搏的楷模形象。
越王勾践剑是哪个博物馆的镇馆之宝
越王勾践剑,春秋晚期越国青铜器,为国家一级文物,1965年冬天出土于湖北省荆州市江陵县望山一号楚墓中。是武汉湖北省博物馆的镇馆之宝。
剑通高55.7厘米,宽4.6厘米,柄长8.4厘米,重875克,极其锋利。其剑身刻有鸟虫书铭文“钺王鸠浅,自乍用鐱”八字。
因剑身上被镀上了一层含铬的金属而千年不锈。经无损科学检测,其主要合金成分为铜、锡、铅、铁、硫等。花纹处含硫高,因硫化铜可防锈。
春秋中晚期,随着吴越对外军事扩张的需要,其兵器铸造业也呈现出空前发展、繁荣的状态。越王勾践剑是越王勾践请铸剑名师经历数年精心铸造出来的。据《吴越春秋》和《越绝书》记载,越王勾践曾特请龙泉宝剑铸剑师欧冶子铸造了五把名贵的宝剑。其剑名分别为湛庐、纯钧、胜邪、鱼肠、巨阙,都是削铁如泥的稀世宝剑。据称,后来越被吴打败,勾践曾把湛庐、胜邪、鱼肠三剑献给吴王阖闾求和,但因吴王无道,其中湛庐宝剑“自行而去”,到了楚国。为此,吴楚之间还曾大动干戈,爆发过一场战争。此剑虽历经数千年,但剑身没有锈迹,花纹光亮如新,剑锋闪烁寒光,依旧锋利无比,实为旷世罕见之奇物。
公元前494年,吴国和越国的进行了一场生死搏杀,越军大败。在献上了绝世美女西施后,越国的国王勾践成了吴王夫差的马夫。卧薪尝胆、忍辱负重二十年后,勾践回到越国,他任用贤臣,发展生产,东山再起。用了9年时间灭掉了吴国,并成为春秋时期最后一名霸王。“鸠浅”就是这位卧薪尝胆的越王勾践的名字。而这把剑就是这位春秋霸主的王者之剑。
此剑寒气逼人、锋利无比,历经两千四百余年,仍然纹饰清晰精美,加之“物以人名”,历史文化价值很高,此剑被当世之人誉为“天下第一剑”,堪称我国国宝。
越王勾践剑本属于越王勾践,越国地处太湖沿岸,距离出土地湖北江陵望山一号楚墓还有1000多公里,望山一号楚墓墓主人“召滑”是以悼为氏的楚国贵族,是楚悼王的曾孙。越地兵器出现楚地墓葬,目前主要有三种看法:
1、可能是楚怀王灭越国的功臣“邵滑”灭越后作为战利品而得到。即公元前309年至前306年间,楚国出兵越国时楚军缴获了此剑,带回了楚国,最终成了随葬品;
2、楚越关系曾很密切,楚昭王曾娶勾践的女儿为妃,此剑作为陪嫁流入楚国;
3、春秋末年晋联吴以抗楚,楚联越以图吴,互相报聘,故吴物入晋,越器出土于楚都。
越王勾践剑会不会有赝品流传于世?
一定会有的。比如说,2006年4月的一天,北京大钟寺文物市场像就曾出现过类似的青铜剑。
某摊主的一把青铜剑长约50多厘米,呈暗褐色,剑身刻满暗花纹,可见少许绿锈,其上8个错金铭文“越王勾践自作用剑”清晰可辨。这把剑被一位某国有博物馆的著名老专家看到了,他问摊主道:“你这把剑从哪里来的?”摊主操着一口河南腔回答:“乡下收来的。”老专家问了一句价格,便以1800元买下了这把青铜剑。
回到家中,老专家对这把剑进行了仔细研究,觉得是越王剑,甚至感觉比湖北博物馆的那一把还好。于是,他让儿子马上返回大钟寺,以每把1500元的价格将那个摊位上另外3把青铜剑都买了回来。
老专家在地摊上淘到越王剑后,并不想把它据为己有。三天后,他在家中举行了一次小型鉴赏会,并当众宣布要将此剑捐献给国家博物馆。
让人没想到的是,国家博物馆在经过专家论证后将他捐献的“越王剑”退还给了他。并告诉这位老专家:这东西靠不住。专家们指出,这几把剑的整体色泽是用现代颜料做的,不是出土文物的色彩;剑身上的错金铭文非常拙劣,与战国时期严谨、美观的鸟篆书法不符;剑柄很粗糙,同心圆与剑身上的菱形暗纹铸造水平也很低。
有业内人士透露,在浙江和湖北都有仿制越王勾践剑的人,估计市场上流传至少有500把以上。
越王勾践剑上的铭文写了什么
古代兵器铭文的很多,特别是春秋战国时期吴越青铜兵器。秦吕不韦戈、汉刀剑等。列举一些供参考~
▲越王勾践剑 ,春秋晚期越国青铜剑,国家一级文物,1965年湖北省荆州市江陵县望山楚墓出土。千年不锈。剑身刻有“钺王鸠浅,自乍用鐱”八字。
▲吴王夫差矛 湖北省江陵县马山的一座楚国贵族的墓葬中出土,春秋末期吴国兵器。上刻:“吴王夫差,自乍(作)用口(矛)”错金铭文。
▲越王不光剑,剑身正背各有四字,一边是“越王越王”,一边是“不光不光”。现藏于绍兴博物馆,国家一级文物。
▲越王州句剑(苏州东吴博物馆)长59.1厘米 宽格上铸有“越王州句自作用剑”为历代传送的名剑之一,被评定为国宝。
▲越王者旨於睗剑(苏州东吴博物馆)长56.8厘米,剑格上铸有铭文:越王者旨於赐剑。
▲徐州博物馆“建初二年”纪年款汉剑,总长109厘米,茎部有隶属错金铭文:“建初二年蜀郡西工官王愔造五十湅□□□孙剑□”,另一面阴刻“直千五百”(注:“□”为字迹难以辨认。 )
▲国家博物馆所藏东汉钢刀,刀脊(背)上有错金隶书铭文:“永初六年五月丙午造卅湅大刀吉羊宜子孙”
▲东汉错金铁书刀 装饰错金凤鸟纹和隶书铭文24字“光和七年广汉工官□□□服者尊长保子孙宜侯王□宜□”
▲1991年陕西长安县唐代窦皓墓出土的水晶坠金柄饰仪刀--刀脊错金铭文有 X尺百折 等字可辨认--初唐
▲兵马俑坑出土吕不韦戈 。戈的内部刻有“四年相邦吕不韦造,寺工”等珍贵铭文,其中“寺工”是史书里明确记载的秦始皇时代的兵器铸造局。